夔的注音

在线查字典2020年06月22日國語詞典320

本文为您提供國語詞典中夔字的繁体、注音及國語詞典中的解释和含义,包括基本解释及含义,网络解释及含义,夔字的组词及含义解释,夔字的近义词及反义词,夔的同音字,夔的同部首字,夔的同笔画字等。

夔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,相关内容:夔新华字典夔康熙字典夔中华字典夔國語詞典夔汉语字典

【夔】的注音

繁体注音ㄎㄨㄟˊ、 笔画21

简体拼音kuí 部首

夔字五行夔字结构上下 夔字五笔UHTT
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5914 仓颉编码tche 郑码编码uaor

四角编码80407 夔字电码1117 夔字区位5771

【夔】的國語詞典

夔:ㄎㄨㄟˊ kuí

一種傳說中的怪獸。外形像龍,僅有一足。見《山海經·大荒東經》。

《莊子·達生》:「山有夔,野有彷徨,澤有委蛇。」

《文選·張衡·東京賦》:「殘夔魖與罔像。」

三國吳·薛綜·註:「夔,木石之怪,如龍,有角,鱗甲光如日月,見則其邑大旱。」

人名。堯、舜時的樂官。

《書經·舜典》:「帝曰:『夔,命汝典樂,教胄子。』」

《禮記·樂記》:「昔者,舜作五弦之琴,以歌南風,夔始制樂,以賞諸侯。」

漢·鄭玄·註:「夔,舜時典樂者也。」

國名。周代時所建,後為楚所滅。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湖北省秭歸縣東。

也稱為「隗國」、「歸國」。

地名。唐武德二年改信州為夔州,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四川省奉節縣。宋代改為路,明初改為府,轄境在今大陸地區四川、湖北省一帶。

姓。周代楚君熊摯自棄於夔,其後子孫以地為氏。

夔

【夔】的基本含義

1.古代傳說中一種形狀像龍而隻有一足的動物。

2.夔州,古地名,在今重慶奉節一帶。

【夔】的網絡含義

夔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。出自《山海經·大荒經》。相傳為堯、舜時代的國傢樂官。傳至商代及西周時期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,形象多為無角、一足、口張開、尾上卷,在鐘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。外形像夔聲音如雷,僅有一足。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,以其皮制成戰鼓。異獸說許為訛傳,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有如下記載:“魯哀公問於孔子曰:‘吾聞古者有夔一足,其果信有一足乎?’孔子對曰:‘不也,夔非一足也。夔者忿戾惡心,人多不說喜也。雖然,其所以得免於人害者,以其信也。人皆曰:“獨此一,足矣。”夔非一足也,一而足也。’哀公曰:‘審而是,固足矣。’”可辨.

【夔】的组词及解释

组词拼音解释
夔魍[kuí wǎng]指夔和魍魉。皆为传说中的山林精怪。亦用以泛指精怪。清 陈维崧《南乡子·江南杂咏》词:“夔魍喧豗,枫根渍酒纸成灰。”清 刘岩《天台万年藤杖歌》:“风饕雪嚙雨淋沥,孕藏夔魍遭雷霆。”参见“魍魎”。
夔卨[kuí xiè]见“夔契”。
夔头[kuí tóu]夔 为 舜 乐官。
夔臯[kuí gāo]见“夔皋”。
钟夔[zhōng kuí]指精辨乐音的人。
夔夔[kuí kuí]戒惧敬慎貌。
夔皋[kuí gāo]亦作“夔皐”。
夔跜[kuí ní]跳动。
夔子[kuí zǐ]春秋 时 夔国 的国君。《春秋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秋,楚 人灭 夔,以 夔子 归。”唐 杜甫《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》诗:“为客无时了,悲秋向夕终。瘴餘 夔子 国,霜薄 楚王 宫。”
首夔[shǒu kuí]比喻最知音者。
夔鼓[kuí gǔ]战鼓。
夔峡[kuí xiá]即 瞿塘峡。
夔襄[kuí xiāng]舜 时乐官;师襄,春秋 鲁 乐官。汉 马融《长笛赋》:“夔 襄 比律,子野 协吕。”三国 魏 嵇康《琴赋》:“离子 督墨,匠石 奋斤,夔 襄 荐法,般 倕 骋神。
夔魖[kuí xū]泛指神话传说中的山怪。
夔门[kuí mén]指 瞿塘峡。因地当 川 东门户,故称。为 长江 三峡之一。
夔契[kuí qì]亦作“夔卨”。帝 舜 二贤臣之名。
夔牛[kuí niú]传说中一种高大的野牛。
夔府[kuí fǔ]唐 置 夔州,州治在 奉节,为府署所在,故称。
伊夔[yī kuí]伊尹 和 夔 的合称。
一夔[yī kuí]夔 相传为 尧(一说 舜)时乐正,仅有一足。

【夔】的近义词,【夔】的反义词

夔的近义词:查无夔的近义词

夔的反义词:查无夔的近义词

【夔】的相关字

1、与【夔】同音的字

夔同音的字:奎(kui2),?(kui2),蘷(kui2),

2、与【夔】同部首的字

夔同部首的字:备,?,夂,変,夃,夑,夐,夓,夅,?,夆,夒

3、与【夔】同笔画的字

夔同笔画的字:?,?,鷋,鷌,?,顦,?,?,?,鐲,鷍,?

网友正在查与【夔】的相关的汉字
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鶮的注音

下一篇:鷁的注音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