鲍鹏山的语录

2020-08-01 17:28:17  阅读 205 次 评论 0 条

爱不释手却又终难释义,不能释义却又终于不能释怀。

生动者,有生命而灵动也。

他对那冰冷的历史车轮投以轻蔑的一哂,然后他满怀慈悲地关心轮子下面的那些泣血的生灵。

杨朱人格贵我,绝对自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,墨子人格苦行侠,赴汤蹈火,摩顶放踵,利天下而为之,庄子人格:独来独往,不吝去留,若垂天之云,悠悠往来聚散。

蝶之羽盈盈如有神助,蝶之魂栩栩若有灵性。

薪火相传,不知其尽。

看多了罪恶,不是与世同浊,心肠随之冷酷,便是脱胎换骨,超凡入化,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

人情相见不如初,多少英雄守困途。锦上添花到处有,雪中送炭世间无。时来易借金千两,运去难赊酒半壶。识破人情全是假,还须自己着功夫。

孔子抱定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”的坚定,孟子抱定“引而不发”为天下式的倔强,他们都热衷于使自己的理论完美,以追踪所谓古代圣王的治迹,而不介意与现实间的差距,孟子希望“中道而立,能者从之,”但假设没有人能跟从而来怎么办呢?那他们也就自甘于其理论的寂寞,而不愿使自己的理论贬低降值,而荀子在小心地寻找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点,寻找学术与世俗政治合作的途径。

时间是最必然的东西,甚至可以说,它就是必然性本身,是必然性之母,必然性之载体。它冷酷,准确,一丝不苟,毫不通融于我们心灵的感受。时间之于心灵,犹如飞速旋转的电锯之于树木:戕残,切割。生命形态消灭了。它编年体以时间的有序与完整来切割人物生命的有机与完整,它拥有历史形态的抽象的完整,却肢解了每一个具体人物,具体事件的具体的完整,这是为了所谓历史的必然性而牺牲人类心灵的最典型的案例。

当别人都在对着诸侯不甚耐烦的耳朵喋喋不休地说着如何如何“治人”的时候,庄子转过身来,恳切而激动地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,如何在一片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静,如何在丑恶世界中保持住内心的自尊自爱,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,丧失本性。

他的理智时刻像哲人那样的清醒,如蛇行草上,不黏不滞,寒气渗透而又敏锐无比,他的心灵却无时不像诗人那样沉醉,如鸽立檐间,不怨不怒,怜悯四溢而柔情万种。

他置身事外,以此置身世外。

你是谁永远的蝴蝶?庄周的蝴蝶醒于何时?谁又是你永远的庄周?蝴蝶的庄周梦断何方?

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,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。

豆,露,月,它们代表了陶渊明生活中的三种境界:豆代表着现实生活的圆满,露代表着道德上的纯净,而月则代表着精神世界的高超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ask.ufidawhy.com/yulu/133256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收集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取消回复


表情

还没有留言,还不快点抢沙发?